胃炎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病因

  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的类型及病程长短,胃炎可分为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及特殊类型胃炎。根据病因及病变累及的程度、病理变化,急性胃炎又可以分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感染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临床中以急性单纯性胃炎最常见。

  急性单纯性胃炎

  最常见的是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导胃黏膜损伤,如布洛芬、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药物会干扰胃黏膜上皮合成硫糖蛋白,导致胃黏液减少,脂蛋白膜保护作用减弱,诱发胃黏膜出现充血、水肿、糜烂等病理症状,影响胃黏膜修复。

  其次进食过冷、过热的食物或是饮用咖啡、烈酒、浓茶等食物会刺激胃黏膜造成胃黏膜屏障破坏引起胃炎。

  进食不洁饮食导致沙门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会造成患者发生急性胃炎,同时还会伴有肠炎症状。

  机体受到精神、神经因素影响,如精神刺激、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等反应会引起胃黏膜急性炎症损害;胃内异物、胃柿石等也会诱发该病的出现。

  急性糜烂性胃炎

  多见于外源性刺激因子引起,尤其乙醇及非甾体抗炎药物会破坏胃黏膜屏障,使H+及胃蛋白酶逆向弥散,导致胃黏膜出现急性糜烂诱发本病;但器官功能衰竭引起应激状态也是常见的病因,可见于严重创伤、败血症、颅内病变、大面积烧伤以及休克等。

  急性感染性胃炎

  多发生于发生于全身系统感染后,如全身免疫力功能低下的患者,肿瘤晚期化疗、艾滋病患者等,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发生此病的主要病因,其他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嗜盐菌等细菌感染会通过血液循环或是淋巴播散到达胃黏膜刺激引起炎症反应。

  急性化脓性胃炎

  主要是由于化脓菌侵犯胃壁所致,由于患者出现胆囊炎、腹膜炎、败血症等疾病造成致病菌通过血液、淋巴系统进入胃壁感染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水肿、充血出现病变。

  慢性胃炎常见类型有慢性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分为A、B两种类型。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扁桃体炎、鼻窦炎等疾病会导致细菌被吞入,长期炎症刺激会导致胃黏膜发生病变引起浅表性胃炎;

  长期吸烟会导致烟草中的尼古丁成分使幽门括约肌松弛从而导致十二指肠(胆汁、胰液)反流,减弱胃黏膜屏障导致胃炎的发生。

  长期服用水杨酸制剂、洋地黄类药物也会刺激胃黏膜造成胃黏膜变性进而出现损害;长期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胡椒、咖啡、浓茶、烈酒等会刺激胃黏膜保护屏障,造成胃黏膜受到损害,从而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生。

  当患者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由于胃部长期处于淤血及缺氧的状态,会导致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胃酸分泌减少,细菌繁殖会造成胃黏膜炎性损害;患者有肾衰竭症状时,细菌或肠道水解酶产生碳酸铵、氨等成分会刺激胃黏膜屏障造成破坏,造成胃黏膜水肿、糜烂引起该病。

  长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浅表性胃炎的主要因素,感染会导致胃黏膜屏障受到损害,H+反向弥散造成胃黏膜炎症。

  长期处于精神紧张、患有抑郁等心理疾病的患者会造成胃黏膜血流量减少,导致胃黏膜屏障被破坏,从而造成胃黏膜慢性炎症反应。

  慢性萎缩性胃炎

  由于幽门螺杆菌长期持续感染会造成胃腺体破坏,导致病情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存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可通过“粪-口”及“口-口”方式进行传播。

  A型萎缩性胃炎

  自身免疫功能异常会造成壁细胞破坏,导致胃酸及内因子分泌减少、丧失,从而导致人体对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出现胃体萎缩,这种慢性胃炎为A型萎缩性胃炎,会导致恶性贫血。

  B型萎缩性胃炎

  是指发生在胃窦部位的炎症,也称为萎缩性胃窦炎,多是由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

  慢性肥厚性胃炎

  常见于胆汁反流、服用药物造成,或是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及幽门括约肌松弛所致。

  特殊性胃炎主要有腐蚀性胃炎、Menetrier病、嗜酸性粒细胞胃炎、克罗恩病。

  腐蚀性胃炎

  吞服强酸(如硫酸、醋酸、硝酸、盐酸)以及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可造成胃黏膜发生变性、糜烂、溃疡或坏死性病变。

  Menetrier病

  又称为巨大肥厚性胃炎,发病原因与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关,在发病过程中由于细胞转化因子α发挥作用造成。

  嗜酸性粒细胞胃炎

  目前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少数患者有哮喘、食物过敏史,由于胃肠道内有局限性或是弥漫性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病变部位常见于胃窦部,是一种自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胃克罗恩病

  可能有局灶性增强型胃炎(FEG),这是一种由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混杂的粒细胞构成的局灶性炎症病变,周围胃黏膜正常,FEG更多见于胃窦。

  哪些因素会增加患胃炎的风险

  饮食不规律、长期熬夜,经常摄入辛辣刺激食物,长期吸烟、饮酒会增加患有胃炎的风险。长时间服用四环素、甲硝唑、呋喃类抗生素可能会引起食欲下降导致胃黏膜受损伤,甚至胃肠出血;

  抗肿瘤药中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会刺激胃肠粘膜引起弥漫性炎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可引起胃炎、溃疡出血等。

  高风险人群

  1.饮食无度者,由于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嗜好辛辣刺激等食物会造成消化道粘膜损伤。

  2.长期加班者,由于进餐时间不定时,经常加班熬夜会造成胃部负荷过重引发疾病。

  3.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人体组织结构进一步老化,导致各个脏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牙齿脱落造成咀嚼能力下降,摄入的食物粗糙划伤胃黏膜;中老年人群活动能力减弱,加上会并发其他脏器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胆囊炎等),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会刺激胃黏膜造成胃部结构改变诱发糜烂性胃炎。

  4.不爱运动者,由于长期缺乏运动,胃蠕动能力下降、胃液分泌减少会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从而诱发胃炎。

  5.长期奔波者,经常出差、旅行的人群由于作息及饮食规律紊乱极易导致消化不良引起胃黏膜损害。

点击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