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中心疾病

民福康>搜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中心疾病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中心

普通外科创建于1952年,由我国著名的外科专家任廷桂教授(1894-1966,卫技一等1级... 展开
普通外科创建于1952年,由我国著名的外科专家任廷桂教授(1894-1966,卫技一等1级)创立。在任廷桂、李宝华、彭志海等几代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经过60多年的的努力,普外科已成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11”三期建设项目。上海市器官移植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肝移植质控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胰腺癌诊治中心及卫生部腹腔镜及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挂靠单位。目前普外科分南北两部拥有5个病区,243张床位,下设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乳腺甲状腺外科,有独立的普通外科研究室,在编医生57人,技师3人,正高职称17人,具有博士学位42人,海外留学经历8人,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10名。近年来年均门急诊量73000余例,年均手术量超过5800余台,形成以腹部大脏器移植和消化系统肿瘤为特色的临床专科。在过去的60年中,学科创造了多项第一:1958年全国第一例腹腔降温延长肝门阻断时间行肝叶切除;全国首例门静脉肠道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成功施行急诊血型不相容性主动二次肝移植手术;上海市首例肝肾联合移植、首例肠道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 近年来,普外科承担和完成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大研究项目、国家“863”战略性重点项目、卫生部公益事业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临床生药、基础研究重大项目、上海市科委“创新行动计划”项目等国家级、上海市级课题30余项,总科研经费3300余万元。仅2011年一年学科获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其中一项为国际合作重大研究项目。相关研究结果在《Hepatiology》、《Clinical Cancer Research》、《Cancer Research》、《Mol Cancer》、《J Am Pathology》、《J Infection》等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400余篇,SCI 151篇,影响因子380.265,《结肠癌相关基因筛选验证的系列研究及临床应用》;《肝移植胆道并发症及围手术处理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二项获国家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结肠癌进展相关分子群的发现及生物一体化检测平台的构建和应用》;《肝脏移植和门静脉肠道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的临床研究》二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拥有2项专利,申报发明专利3项。 亚专科简介 普外科首任主任任廷桂教授。在廷桂教授的领导下培养了一批学科接班人和医疗骨干,他们为我院普外科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李宝华教授于1958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腹腔内降温延长阻断肝门肝叶切除的动物实验研究,并应用于临床,该项研究曾获卫生部奖状和奖章。七十年代行脾动脉结扎治疗脾外伤的实验和临床应用。李宝华教授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在国内首先提出采用非手术治疗法治疗重症胰腺炎。应用于临床,使该病的死亡率减低到10%以下。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学科带头人彭志海教授的带领下,普外科各亚专业均取得良好成绩,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如胃肠外科裘正军、肝脏移植夏强等成为全国知名专家,人才计划留学归国人员钟林、孙新成为全国器官移植或全国外科学会青年委员。 目前普外科分为: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乳腺甲状腺外科和外科监护室。 肝胆胰亚专科由博士生导师彭志海、钟林领衔的15人团队组成,博士生导师3人,博士学位者占90%,海外留学经历者占60%。入选国家人事部、教育部人才计划1人,上海市领军人才2人。彭志海教授是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常委暨肝移植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器官移植学会主任委员,美国外科学院FACS,上海市肝移植质控中心主任;钟林教授是中华器官移植学会青年委员暨胰腺小肠移植组委员,全国器官移植学会移植基础研究组委员。 胃肠亚专科由裘正军教授和李继坤教授领衔的17人团队组成,博士生导师2名,高级职称7人,博士学位者占60%,入选上海市启明星、启明星跟踪、浦江人才和卫生系统优秀带头人计划各1人。裘正军教授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组委员,上海市外科学会委员。 乳甲血管亚专科由李克教授和徐军明教授领衔的19人团队组成,博士生导师1名,高级职称7人,研究生学历者占100%。李克教授是上海市医学会第六、七届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疾控中心多学科肿瘤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肝胆胰脾外科: 主要临床工作涉及普通肝脏外科手术、肝脏移植、活体肝移植、多脏器移植、胰腺、脾、胆道等复杂手术。李宝华教授于六十年代率先在国内开展肝切除术。近年来彭志海教授带领下开展了肝移植时代复杂肝胆胰外科手术,使肝胆胰外科技术迈上新的台阶。年开展肝内精细解剖的精准性肝切除超过200例,包括肝三叶切除、肝静脉受累的中肝叶肿瘤切除、巨大肝尾状叶肝癌切除等,据统计近10年来,手术成功率在98%以上,围手术期死亡率低于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5%,建立了以肝脏降期治疗-肝切除-肝移植-拯救性肝移植为一体的肝癌治疗体系并形成临床规范。胰腺肿瘤外科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切除年手术量突破100例,根据残胰大小和胰管直径选择不同吻合方式:套入式端端胰肠吻合、端侧胰肠吻合和单纯胰管吻合术,使术后胰漏发生率仅为1%。肝门部胆管癌切除率低、技术要求高,联合运用肝动脉切除、切除后重建和半肝切除等技术,使Bismuth Ⅳ型高位胆管癌切除率达到50%,Ro切除率超过30%,1年生存率提高了20%。 肝移植:自2001年1月至今共完成各种肝移植手术910例,其中肝肾联合移植24例(全国第一)、再次移植26例(上海第一),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主动二次血型不相容肝移植救治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2001年,开展上海市首例肝肾联合移植,迄今共完成24例肝肾联合移植,肝肾联合移植10年生存率为85.71%。2002年,开展上海市首例减体积经典原位肝移植、首例急诊肝移植。2003年,开展成人儿童活体肝移植一例,已随访至今,移植肝功能良好。2004年,开展上海市年龄最小儿童减体积肝移植获成功。2004年,国内首次成功施行急诊血型不相容性肝移植手术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迄今共完成10例,其中有4例为国际上首次报道的血型不相容主动连续二次移植。2005年,开展上海市首例门腔半转位肝移植获成功。完成受体肝动脉或门静脉栓塞等血管异常的复杂手术55例,其中行腹主动脉搭桥肝移植24例,行受体肠系膜上静脉搭桥肝移植12例,均获成功。2007年成功开展成人间活体肝移植治疗文献报道直径最大,重量最重的肝巨大血管瘤,随访至今患者健康存活。肝移植良性终末期肝病1、3、5、10年生存率为91.9%、89.4%、75.2%、60.1%;符合Milan分级肝癌1、3、5、10年生存率为88.3%、70.1%、65.4%、54.8%。各指标均达到美国UNOS和欧洲ELTR的报告水平。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6%,感染死亡率为7.2%,显著低于ELTR和UNOS报告。以上成果已获得200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及200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肝移植方面的杰出工作,成为上海市肝移植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 胰腺移植:2002 年成功完成了上海市首例门静脉和肠道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2003 年开展全国首例门静脉肠道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迄今已完成7例难度较大的胰肾联合移植,其中4例为完全符合生理的门静脉肠道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患者完全停用胰岛素得到长期生存。 90年代初,花天放教授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0年代末,开展了ERCP、EST、ENBD技术。随着腹腔镜技术不断提高,拓展了腹腔镜手术项目和范围,2003年裘正军开展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胆道手术,随后进一步开展腹腔镜下胆道探查,Ⅰ期胆总管缝合术,2007年开展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手术和脾切除术,2009年开展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徐军明和钟林先后于2010年开展腹腔镜下肝癌切除和血管瘤切除术。目前每年完成腹腔镜胆道手术1000例以上。 胃肠外科: 胃肠外科结合NCCN指南和日本胃癌治疗规约,李继坤主任制定该学科的胃癌、结直肠癌的诊疗规范,建立了胃肠恶性肿瘤的规范化多学科综合治疗的一套流程,根据不同个体情况开展扩大胃癌根治术和扩大结直肠癌根治术,标准骨骼化清扫,形成了市一特色的手术流程和管理模式。2002年裘正军教授主持开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2004年主持开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2009年开展经脐单孔腹腔镜乙结肠切除术。近年来已常规开展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腹腔镜下结肠癌全系膜切除术(CME),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TME)及直肠癌超低位保肛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每年约70%以上的结直肠癌病人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目前每年完成根治性胃癌手术300余台,结直肠肿瘤手术约800台。建立多学科讨论制度,根据术前分期制定治疗方案,T3期以上的中低位直肠癌应用新辅助放化疗,降期后手术,提高了保肛率。结肠癌肝转移治疗方面已建立了一套规范。 疝与腹壁疾病: 1998年起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二方面同步发展。自2003年开展TAPP和TEP手术,之后进一步开展了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和造口旁疝IPOM手术。同年开展Kugel手术和开放IPOM手术。目前我科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已成为主流术式,年手术量超过500台,腹腔镜手术占1/3。 乳腺甲状腺外科: 乳腺甲状腺专科已经有二十年历史。2005年牵头成立院内的乳腺疾病诊治中心,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设备和技术,通过多学科协作为疑难病例寻找最适合的治疗方案。除了常规的乳腺癌根治术及改良根治术外,对有保乳指征的病人积极开展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手术。同时开展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Ⅰ期乳房假体再造手术。2005年起,利用同位素示踪剂,开展前哨淋巴结活检,使部分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对于乳腺癌筛查中发现的临床不能触及的微小收起